新疆第二产业职教园区: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探索
发布时间:2018-04-11 10:04:12
摘要: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新疆二产职教园区理事长单位,被列入首批100所现代学徒制试点高校之一,这对新疆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极大的促进了新疆职业教育链与工业产业链的融合。本文对二产园区现代学徒制试点实践工作,进行了一定的阐述。
关键词: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新疆第二产业职教园区;现代学徒制
一、背景介绍
新疆第二产业职教园区成立于2006年8月,至今已将近十年。二产职教园区成员单位以理事会形式进行整合,搭建起了工业类职业教育发展的公共平台。设立常务理事会理事长1人、常务副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19人、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2人,常务理事会成员单位20个。目前园区成员单位共76个,其中中职学校32所、高职学校12所、工业企业24家、培训机构7个及科研机构1个。形成了7个综合实训中心(高技能人才综合实训中心、纺织工程实训中心、矿业工程实训中心、交通运输实训中心、建筑工程实训中心、化工工艺实训中心、机电工程技术实训中心),15个地州特色产业实训基地、32个县级职教中心。通过近几年建设,园区内建成自治区少数民族学生预科基地、自治区经信委民生工程培训基地、新疆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乌鲁木齐市公益性岗位人员专项培训机构、新疆棉纺织公共实训基地等。园区公共实训基地实训项目的设置涵盖疆内主要工矿企业所涉及的通用类和各行业、专业的典型技术及技能。
第二产业职教园区各理事单位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园区内学校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工程学院等单位与中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特变电工股份公司、屯河股份公司、三一重工新疆公司、新疆中泰化学股份公司等60多家疆内外大中型重点企业建立了长期用人合作关系。先后成立了新疆三一学院等13个校企合作学院。二产园区积极倡导各成员学校坚持围绕“职”字来办学,引导成员学校办学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积极引导成员学校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的进程。协助成员学校积极开展与大中型企业校企合作、与当地政府联合招生、与对口学校联合培养等办学形式,逐步形成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风雨十载,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理事及牵头单位,始终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2015年,学院被确定为首批100所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之一,率先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体系进行探索实践,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服装设计专业、制糖生产技术与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
二、实施过程
园区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主要分三步走:一是用1年时间完成7个首批试点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及实施、研讨、总结工作,积累经验;二是分批推进,不断完善。在目前工作的基础上,从2016年9月至2018年7月,在借鉴3个首批试点专业的基础上,初步完善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同时,启动第二、第三批试点;三是待自治区鼓励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相关政策出台后,按照企业所在行业的从业资格标准完善现代学徒制的普遍实现形式,为行业企业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特色创新
近年来,职教园区在现代学徒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早在2012年3月,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就与二产园区理事单位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以“双元制”模式为企业培养员工(制糖工程技术专业学生)100多名,开启了现代学徒制雏形的探索。此模式下,企业招工在前,学院招生在后;核心专业课程和实验实训由企业实施,基础课程教学由学院负责;学生管理以企业为主,学院为辅。2015年,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又对应用化工技术、现代纺织技术、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等7个专业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的试点。通过试点,逐步健全校企一体招生、一体培养、一体育人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一)建章立制,快速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园区牵头单位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每年投入100余万元,引导激励各专业进行现代学徒制的试点。教师利用寒暑假、业余时间组织了调研,与合作企业一起进行了现代学徒制申报的各项准备工作。
2014年年底,园区出台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方案》。2015年8月初,职教园区组织了试点专业的评审、遴选工作,召开试点专业评审会,对申报开展企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15个专业进行了充分论证,最终遴选了应用化工技术、制糖生产技术与管理、现代纺织技术、服装设计、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工程造价等7个专业进行试点。这7个专业均为职教园区理事单位的主干专业,在校企合作、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技术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这些专业的合作企业均为大中型企业,实力雄厚,参与热情高,可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方案》中,制定了多项措施,从总体目标、指导思想、重点建设内容、实施步骤、责任主体和保障措施等6个方面做了明确要求,并编制了《试点工作任务书》,强调试点工作中“项目活动、项目内容、执行时间、责任人、产出指标和成果”的“六落实”,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目前,职教园区已确立为学徒制试点的7个专业均按照《工作任务书》要求扎实开展试点工作。
(二)建立招生招工一体化机制
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是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基础。职业院校对应的合作企业的选择尤为重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园区通过理事会选择了具有一定用工需求、岗位技术技能含量高、较强教育培训能力和有意愿的实力企业(如: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盛达昌服饰有限公司、新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等)作为院校的合作对象。根据理事单位中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合作企业的意愿,经充分协商,确定招生的专业、层次和规模。在此基础上,职业院校(试点专业)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框架协议,并制订三方协议。
其次,根据试点专业实际情况,结合合作企业需求,与企业共同研制、实施招生招工方案。通过先招工再招生、先招生再招工、招工招生同步等多种形式,建立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一体化的招生招工制度。如:应用化工技术专业采取先招生、后招工模式、服装设计、制糖生产技术与管理专业采取先招工、后招生模式,主要对企业在职员工进行学历教育;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采取合作企业(新疆阿拜之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参与学院招生工作,招工与招生同步模式。
第三,签订三方协议。依据招生招工方案及程序,进行企业现代学徒制学员的录取;学徒与分院、企业签订三方协议,明确三方各自责任;对于年满16周岁未达到18周岁的学徒,须由学徒(监护人)、分院和企业签订协议,明确各方权益及学徒在岗培养的具体岗位、教学内容、权益保障等。目前,园区开展的7个试点专业中,322名学徒与企业、学院签订了三方协议。
(三)深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试点专业以合作企业管理人员、企业师傅,分院(专业)教师为主体,吸收行业技术专家参与,在二产职教园区理事会下成立了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范运行机制和程序,确保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与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与合作企业的生产岗位直接接轨。在合作双方充分调研、论证及专家组评审的基础上,制订了试点专业与生产管理岗位的职业标准;试点专业建设委员会依据岗位职业标准制定《专业标准》;专业教学团队按照强化文化素养课、夯实专业核心课、突出实践技能“三条主线”系统设计,开发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形成人才培养方案(试点期间动态调整,不断完善)和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流程。
2.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试点专业根据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将学徒工作岗位任务明确细化,根据行业、企业标准,结合学徒岗位技能标准,制订“学校课程+企业课程”的课程体系。根据合作企业岗位用人的特殊需求,设置或开发专业企业课程,构建了多个可供学徒自由选择的岗位技术技能课程模块。按照企业的生产或工作过程确定开课次序,构建专业课程教学进程表。企业课程以项目形式进行,校企共同研究实岗育人的实施要求并提供保障条件,通过教室与车间、教师与师傅、考试与考核、学历与证书的四个融合,有效推进实岗育人。
3.开发校企课程和教材
企业课程的开发,主要依据岗位标准,将岗位能力分解为若干个能力模块,结合企业生产任务和能力训练要求,开发出相应的项目任务,再将国家职业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文化融入项目任务,最终形成企业课程;学校课程开发,融合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进行系统化设计,包含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和企业岗位实训递进式,系统化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试点专业课程开发组按照课程开发步骤,已开发了部分校企合作课程。如:制糖生产技术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编写了“甜菜制糖生产技术”“甜菜制糖分析与检测技术”“甜菜制糖设备操作”“甜菜制糖安全生产规范”等企业课程和“无机及分析化学”“化工原理”等学校课程。
4.教学组织与实施
主要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脱产或半脱产培训等方式共同培养现代学徒。校企双主体共同组织实施教学任务,学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基本的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傅带徒的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各试点专业根据合作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用工需求,重组教学过程,分时段、多学期系统化设计教学计划,教学安排校内与校外交替进行,实现学徒在企业中的实训和课堂上的学习有机结合,原则上做到1/2时间在企业跟师傅学徒,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学习专业技能,1/2的时间在学校学习文化课、专业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
如:制糖生产技术与管理专业实行“旺入淡出工学交替”模式,糖厂榨期(即生产期)以“师傅带徒弟”“一人一师”形式安排学生跟岗实习;检修期(非繁忙季),安排学生在学院进行理论学习、校内实训和短期顶岗实习。具体安排上:第一学年(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学生在学校以学习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主,每学期各安排1个月(11月、7月)的“企业体验、轮岗实习”,到企业参加制糖生产、设备检修,感受企业文化,初步了解企业生产过程、生产设备类型及内部构造,提前感受企业工作内容;第二学年(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按1学期在企业、1学期在学校模式进行教学。企业期间以“跟岗实习”形式进行,实行以企业师傅为主、“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双导师制,重点强化学徒岗位技能训练;第三学年分2个阶段: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3月至5月在学校进行专业课学习和校内专业技能的训练。学徒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获取大专层次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5.考核评价
校企共同制定了学徒的考核标准,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实践课程全部采用过程性考核。在校内实施的课程由教师负责考核,在企业实施的课程由师傅负责考核。各试点专业都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四)师资队伍建设
试点期内,职教园区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要求各试点专业要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加大试点专业教师和师傅培训力度。
企业师傅队伍建设方面。制定《企业师傅培养与管理方案》,要求每个试点专业在试点期培训不少于10人次的企业师傅,使他们了解职业教育规律、了解教学特点、掌握教育教学技能。此外,所有试点专业企业师傅要参与专业建设、参与专业指导委员会、教材开发、授课实训、辅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开设工作室、开展行业专业知识讲座等。企业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纳入学校考核,并享受带徒津贴。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严格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要求试点专业至少派1名教学管理人员或专业负责人定期到合作企业管理岗位挂职;3名及以上骨干教师与企业领军人才、首席技师、技术能手结对,参与企业生产、技改、研发等活动;参加技术技能国内培训不少于10人次等。
(五)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建设
1.教学运行
园区理事会成立了由试点专业负责人、企业专家和职业学院教务处教务管理人员组成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领导小组,负责教学管理协调与运行机制建设;试点专业所在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同建立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共同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学徒在岗培养主要由企业管理,在校培养主要由学校管理.
2.职业养成
试点专业从学徒进校就指定专人负责跟踪培养,确保学徒在各个环节均有人指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企业优秀文化融入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感恩回馈教育,增强学徒对企业的责任感和忠诚度。要求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都要主动帮助学徒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为学徒提供良好的学习就业、晋升发展环境等。
3.过程管理
各试点专业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专门的学徒管理办法,保证学徒基本权益;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并根据学徒培养工学交替的特点,进行了弹性学制或学分制改革;试点专业和合作企业共同实施考核评价,将学徒岗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考核范围。
4.质量监控
在进行信息平台建设项目时,将毕业生跟踪调查平台、学生学习平台纳入构建基于企业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评价与调控体系。通过专业学习平台,学徒在企业期间的自我学习、自我检查和评价,及时反馈存在不足的信息,试点专业要在学徒毕业前,及时补充相关教学内容,实现质量监控及时随动的“小循环”。
四、服务能力与运行成效
二产职教园区积极推动和协助园区成员学校创造条件,积极申报自治区和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自国家和2009年自治区启动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以来,二产职教园区已产生国家高职示范校1所、国家高职示范性骨干校1所、国家中职示范校15所。获得国家建设资金支持23,000万元、自治区建设资金支持20000万元、建设单位自筹5000万元。
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园区职业学校办学的条件和活力,促进了园区职业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的提升,对带动全疆职业教育共同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目前成员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培养的学生由于专业技能突出,动手能力强,深受用人企业欢迎,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实现了毕业学生的充分就业。有效地提高了成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推动了自治区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来源:新疆第二产业职教园区
联系邮箱:411374585@qq.com 联系方式:13862592764
Copyright © 2017-2020 版权所有:苏州市服务外包职业教育集团. 技术支持:苏州网站建设